close

  新華網希腊羅德島9月27日電(記者陳占傑)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27日在“文明對話——世界公眾論壇”第12屆年會上主辦中國圓桌會議,來自中國的專家學者與世界各地同行們以“絲綢之路:文明對話的過去和未來”為主題,暢談了對新絲綢之路及相關問題的看法。
  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副院長楊太保在發言中說,絲綢之路是一個和平合作的平臺,新絲綢之路則是中國發展、改革以及和相關國家合作的理想途徑。世界經濟研究所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主任李新說,“絲綢之路經濟帶將形成中國完全開放的新戰略架構。”李新還表示,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大鐵路經濟帶應該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連接起來。
  加拿大聖托馬斯大學政治科學系教授摩卡諾夫同意李新教授的看法,他認為“中國和俄羅斯倡導的兩個經濟帶將互相補充,並使所有國家受益。”但摩加諾夫認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緩解烏克蘭等地區妨礙區域經濟整合的政治緊張局勢,同時解決資金問題,並搞好可行性研究。
  絕大多數與會者認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將帶來巨大效益,而且不僅僅局限在經濟方面。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主任高永久認為,新絲綢之路將加強相關國家的經濟和社會、文化聯繫,使沿線國家人民的關係更加緊密。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丁淑琴指出,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貿易路線,同時也是新技術、新趨勢以及文化傳統和思想的交換網絡。蘭州大學經濟學院講師楊麗娟說,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是國際化的典範,我們今天應當在文明的傳承與創新過程中展開動態、包容、互動、和諧的文明對話,消除或減少各種貿易壁壘和障礙,最終實現新絲綢之路貿易的繁榮。
  蘭州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汪曉文指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一條貫穿歐亞的廣闊經濟帶,同時也是跨國、跨區域的戰略合作平臺,它將使陸上通道重新成為連接中國與歐洲的重要交通線,從而提高歐亞內陸地區在全球經濟中的戰略地位,打破海洋壟斷的傳統經濟格局,但它並不排斥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國家結成合作伙伴。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吳王鎖在發言中說,和平利用核能是中國未來能源戰略的目標之一,它也將促進“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
  參加中國圓桌會議的愛沙尼亞作家瑞巴尼是《利已主義,利他主義》一書的作者。瑞巴尼向新華社記者表示:“這個世界上充斥著利已主義,而利他主義十分罕見。我們希望改變這種情況,而(像‘新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樣的大項目肯定會加強各國人民之間的合作。”
  而加強各國人民之間的合作,也正是“文明對話-世界公眾論壇”的最終目標。這一論壇已發展成為有國際影響的民間對話機制,自2003年以來每年秋天在希腊羅德島舉行年會,所以又稱羅德島論壇。從2013年開始,該論壇成為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咨詢成員。今年的論壇有來自世界60個國家和地區的約400名代表參加。
(原標題:世界公眾論壇學者暢談新絲綢之路)
(編輯:SN18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23gim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